普陀山:海天佛国,第一人间清静地
普陀山,全称普陀洛迦山, 普陀山岛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口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岛呈不规则菱形,南北长约6.7千米,东西宽约2.3千米,最宽处4.3千米,面积11.82平方千米。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86.3米。 普陀山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属典型低山丘陵区,全山可划为山地、海蚀、海积阶地、海积地貌、海蚀地貌四类。普陀山是浙江沿海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岛屿之一,滨海植物区系发达,植物种类繁多,野生畜类生存环境差,种类数量少。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观音道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山开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和宝陀讲寺。最大的地标是总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环海,被誉为“第一人间清静地”。
主要山峰简介:
佛顶山
佛顶山在岛西北部,其东巅曰菩萨顶、白华顶,海拔286.3米(一说291.3米、288.2米),为全山最高峰,上建天灯台。西麓广数十亩,旧有石亭,内供石佛,慧济禅寺建于此。麓间有“刀劈石”“朝阙玉柱”“石林”等景点。
雪浪山
雪浪山位于佛顶山西南,双峰叠峙,亦称大、小雪浪山,海拔189.7米,高峻突兀,白石嶙峋,林木辉映,如积雪,似涌浪。
茶山
茶山在佛顶山西北,海拔93.7米,中多茶园,广产“云雾佛茶”。又有山茶花树,冬春之交,葩满山谷,若珊瑚林。明屠隆题为“茶山夙雾”。
天竺山
天竺山位于茶山东北,濒海,有天竺庵,故名。
莲台山
莲台山在岛东北,飞沙番西南,海拔205.2米,麓间有功德岭,南下有莲台洞,昔建茅篷。
长短山
长短山在岛东北八仙岩后,两小山参差并出。
青鼓山
青鼓山又名青鼓垒。位于岛东尽处,明初孤悬海中,舟泊岸下,后飞沙填满海峡,遂与普陀山相连。东端为梵音洞,上建梵音洞庵。
梵山
梵山在普济寺南,间隔莲花池,为寺之案山,巅平广,形圆少石,林木薪蔚,1984年山巅建梵山亭。外又有一峰,拥抱相连,中有岙,称梵岙。
南山
南山俗称杨梅眺(跳)。海拔17.1米,孤悬岛南,四周礁石矗峙,潮落可通。入口有双岩对峙,称南天门。东侧狮岩雄踞海嵎,南望朱家尖等山。清康熙间,僧通旭建大观篷。有环龙桥和本岛相连。
毛跳山
毛跳山在潮音洞北,1993年建化身窑于此。1994年浙江省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建此。
六峤山
六峤山在岛西北,濒海,天然六阜并联,中各有峤,故名。
双峰山
双峰山为今普济寺后山,有灵鹫、观音两峰,古称“双峰山”。
豁沙山
豁沙山在莲花洋北,呈三角形,山上灌木丛生,花香满谷。
龙头山
海拔102.3米。
锦屏山
锦屏山在佛顶山东南,海拔205.2米,环列如屏。其巅为光熙峰,南麓建法雨禅寺。
莲台山
海拔133.3米。
青鼓山
海拔142.7米。
雪浪山
海拔188.2米。
大山
海拔183.2米。
梅岑山
海拔109.3米。
白华山
海拔97.1米。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观音道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山开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和宝陀讲寺。最大的地标是总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环海,被誉为“第一人间清静地”。
普陀山主要景点有三寺:普济禅寺(前寺)、法雨禅寺(后寺)、慧济禅寺(佛顶山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架构着普陀山观音道场。普陀山三宝,亦称佛国三宝:指九龙藻井、杨枝观音碑、多宝塔(太子塔),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普陀山三洞: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音、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主要景点:
普陀山的佛教建筑规模大,年代远,数量多。现存的三大寺、56庵院、16茅棚以及与其相连的莲花香道,是明清以来较完整的海天佛国观音文化景观体系。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座寺庙,代表了普陀山佛寺的文化。
普陀山古建筑可按总体布局分为以下三区:前山区:以普济寺为中心,是普陀山主要道场。围绕四周有息耒禅院、宏筏禅院、莲花庵、文昌阁、盘陀庵、普慧庵、积善堂、报本堂、承恩堂、三圣堂、天华堂、百子堂。中山区:以法雨寺为核心,围绕其周围主要有悦岭庵、长乐庵、鹤鸣庵、大乘禅院、长生庵、雨花院、旃檀庵、双泉禅院、杨枝庵、逸云庵、羼提庵。佛顶山:以慧济寺为主寺。且由于山顶平地有限物资供应不便,没有发展更多建筑,其昔日下院及所属庵堂多建于山下。
南海观音立像
南海观音立像,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慈悲安详,妙相庄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南海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南海观音铜像始建于1996年,虽时间不长,但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为观音信仰文化的显性表现。
法雨禅寺
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法雨寺又称后寺,初名海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赐天华法雨匾额,遂称法雨禅寺。其中九龙殿最为辉煌,该佛殿是从南京明故宫整体搬迁而来的,为中国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内有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精工巧作,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为国家级文物。
慧济禅寺
慧济禅寺位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最高处佛顶山上,又称佛顶山寺。全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其他寺院不同,慧济寺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右侧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观音像,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最古老佛像艺术。慧济寺主殿屋顶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的绚丽景象。
紫竹禅林
竹林庵位于百步沙南、潮音洞西上,正对波光潋滟的莲花洋,与洛迦山隔海相望。寺院背山面海,古朴典雅,其庵额“补袒紫竹林”字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为亲笔所题。紫竹林庵大殿主供汉白玉紫竹观音像,应化各异形象,启得种种善根。
南海观音大佛
南海观音露天铜像位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东南的龙湾岗巅。菩萨像高33米,重70余吨,乃当今观音铜像之最,也是海天佛国的象征。佛像基层是面积1000多平方的功德厅,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下层大厅饰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和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景色为题材的彩玉浮雕。
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是当年慧锷法师供奉不肯去观音的地方,是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观音道场的发源地。现殿内供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寺院西侧筑“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内塑日本33座供奉观音的寺院主尊。
悦岭庵
悦岭庵现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文物馆,收藏了全山各寺院珍贵文物1000余件,主要展品有明万历圣旨、清康熙、乾隆所赐紫衣袈裟、日本佛像铜屏、古印度梵文《贝叶经》、缅甸玉佛以及大量的古铜、瓷器制品、名人书画、佛像艺术造型等,是整个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的缩影。
杨枝庵
杨枝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300多年来一直珍藏着普陀三宝之一的唐著名画家阎立本绘杨枝观音碑。此碑高2.3米,所刻大士立像珠冠锦袍,璎珞飘披,左手托净瓶,右手执杨枝,瑞相庄严。(阎立本为唐初著名画家,传世作品极少,至于佛像仅此一帖,可谓稀世珍宝)。
朝阳阁
朝阳阁耸立于几宝岭朝阳洞上,又称观日阁,是观赏海上日出绝佳处。朝阳涌日是普陀十二景之一。
多宝塔
多宝塔又名太子塔,元代建筑。塔呈方形5层,高18米,太湖美石筑成。多宝塔边角雕塑四天王立像,沿栏饰观音二十四圆通浮雕,栏下四周有龙首20只,塔上三层四面镂古佛像,整体融元代建筑风格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观音道场特色为一体,为国家级文物。其中宝塔闻钟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短姑圣迹
短姑圣迹古代为天然的石埠,是朝山船舶停靠的码头。1983年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修建万吨级码头后,短姑道头成为人们游览怀古的圣迹。现存道头长20米,两侧散布形态各异的岩石,镌有题刻。前方不远处濒海矗立的是高9米,宽8米,三门四柱的“海岸牌坊”。短姑圣迹也是普陀十二景之一。
洛迦山
洛迦山是普陀洛迦的一部分,地处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东南莲花洋上,犹如一尊仰卧海上的大佛。山上嘉木成荫,庵院鳞次栉比,传说是观音大士最早修行处,古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说。洛迦灵山又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百步沙
百步沙也称塔前沙,俗称狮子尾巴,四周礁岩千姿百态。岬谷上有巨岩濒海矗立,称师石。
千步沙
千步沙南起朝阳洞,北接法雨寺,绵亘1500米,沙质纯净细滑。每至夏秋之季,万顷波涛惊起巨澜。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海面上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心字石
心字石位于西天途中半道,石坡广百余平方米,上镌一大心字,字宽7米,高5米,是全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其中心一点就可容七八人,整字可容百余人。心在佛教中泛指一切精神现象,今人则喜其中永结同心、心心相印涵义。
磐陀石
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底石隆起十余米,上石高约2.7米,宽6米,体积庞大。上石略尖,下石面广,相接处仅十余厘米,上石凌空孤峙,观之若悬,望之欲坠,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讲经处,而“磐陀夕照”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二龟听法石
二龟听法石在磐陀石西下山岩间,岩上突有巨石崛起,仿佛石龟两只,一蹲岩顶,昂首延颈,起身欲行;一在岩壁,缘崖上爬,仿佛在追赶上面的同伴,称二龟听法石,为1.5亿年前的海底花岗岩,因燕山运动而形成了奇景。
海天佛国石
海天佛国石位于香云路尽头处,路侧有一石大如屋,斜置若扑,上镌海天佛国大字,今已成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代称。岩顶累一石,长方形,如同一面风帆,镌云扶石。崖间尚有云海、别有一天题刻,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摩崖石刻较为集中处。
观音跳石
观音跳又称观音眺。由西方庵沿陡峭的山径而下,只见海岸尽处斜置一岩石,上镌“观音跳”大字。岩巅有一只长42厘米、宽14厘米的天然大脚印,深陷入石。传说观音菩萨从洛迦山纵身一跃至此留下圣迹,故名。
潮音古洞
潮音洞位于紫竹林景区,登洞顶观看,洞体延入海中,崖壁高50余米,宽3至5米,洞内裂石嶙峋,海潮撞击,声若惊雷,来泻飞瀑,回溅明珠,相传观世音菩萨在此灵现种种宝相,与梵音洞并称两洞潮声,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梵音古洞
梵音洞位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青鼓垒尽头,高80余米,宽3至6米。两崖劈裂如门,中间嵌一巨岩。从瞻圣阁望梵音洞,岩石在水气中各呈异彩。
千年古樟
千年古樟位于西天香道入口不远处,树高20米,杆围8米,冠幅1000多平方米,枝叶茂盛,树龄逾千年,俗称千年古樟。它虽高寿,但雄姿不减,在它枝干上聚集着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近20科,约30余种,形成一个天然空中植物园。
南天门
南天门是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观山海景色最佳去处之一,南天门为濒海巨岩累成,在南天门远眺,对面的朱家尖群山峥嵘突兀,仿佛卧龙伏虎,新罗礁孤悬石牛港口,如神鳌浮水。
普陀鹅耳枥
普陀鹅耳枥生长于慧济寺门外西侧,雌雄同株,树高13.5米,树龄200余年,其主干埋于地下,上分两叉呈V字形,故当地也称夫妻树。普陀鹅耳枥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世界仅存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一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普陀山三大香会期”,分别在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据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出家日,一般说是涅槃日,这三天已是中国佛教的传统节日。每逢香会期普陀最为盛况,国内外信徒纷纷上山,十八日三大寺例行庄重的祝诞普佛和观音法会,通常有上千僧众和信徒参加。晚上数千人在圆通殿内外坐香,齐诵大悲观世音名号。翌晨,从普济寺的中门大开到佛顶山,香客如涌;从法雨寺的九龙殿到千级石阶的香云山径,信徒礼膜参拜,一步一跪拾级而上,虔诚之至,令人感悟。十十九日中午,各寺庵上大供,由住持带班顶礼祝福,设斋供众,晚卜举行随课普佛。此时,大众齐声唱念顶礼诸佛菩萨名号,拜愿此起彼落,庄严肃穆。同时,普门、地藏、普贤、文殊诸殿诵拜各类经忏,寺内灯烛辉煌,通宵达旦。
-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石壁峭立狭如壶口——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图]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长安城“三大内”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图]
- 骑车漫步,俯瞰十三朝古都——西安市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图]
- 山峦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图]
- 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玄奘修建,盛唐风貌,文化体验[图]
- 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罕见最完整的嶂谷地质构造,5A级景区[图]
- 法门寺:5A级景区,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佛教圣地[图]
- 五岳之西岳——华山,五岳之西岳,奇险天下第一山[图]
- 黄帝陵:《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图]
- 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遗址上,和丽山园合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