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总站 [切换]
    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 热点资讯 > 热点资讯 >  丽江古城: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成就,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古城

    丽江古城: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成就,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古城

    时间:2024-01-24 01:53:01  编辑:去哪游  来源:  浏览:199次   【】【】【网站投稿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接风楼、十月文学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等景点。 

    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境内设有丽江古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历史:

    古代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归附元世祖忽必烈,驻军于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丽江路通安州。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被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馝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现代
    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丽江撤地设市,丽江古城的行政区划归丽江市古城区。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丽江古城微小边界调整和缓冲区的提议,将丽江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调整到7.279平方公里。


    景区简介: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白沙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等景点。

    木府
    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位于古城狮子山东麓,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中轴线长369米,三清殿、玉音楼、光碧楼、护法殿、万卷楼、议事厅、忠义坊由西向东排列井然。其内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万古楼
    丽江大研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望去犹如一只守护古城的邪卧狮,即为狮子山,1998年开辟为公园。
    山顶建造的五星古典式全木结构望景楼,名“万古楼”。楼高32.8米,16根24米长的木柱一柱通顶,楼上有大小12600个纳西风格的龙头,创下世界之最。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原称“丽江县东巴文化博物馆”),位于黑龙潭北端,成立于1984年7月,时为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占地30亩,设有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52件。开设有文博馆、稀品馆和“东巴文化”、民族风情摄影等展馆。
    五凤楼
    五凤楼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
    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宝和典型范例。 
    方国瑜故居
    方国瑜故居位于五一街71号、72号,由两重跑马转角楼四合主院和两个三坊一照壁书屋小院及一后花园构成多进院落面。占地1.98庙,总建筑面积1473.2平方米,是丽江古城民居建筑中的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典型院落,被列入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和古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古城保护管理局开辟为方国瑜故居,2009年9月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正门悬挂有世贡第匾额,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立。
    周霖故居
    周霖故居位于古城七一街关门口1号,坐落于万子桥畔中河西岸。为四合院布局,坐西朝东南,正房楼下设堂屋、设祖先牌位及待客场所,走廊正中挂有梓里模范匾额,为中华民国七年一月吉日劝学所赠给丽江县学绅周韦明,题字者为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两厢分储藏室及厨房。周霖故居为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
    /
    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丽江古城西北6千米的普济山中,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丽江城郊五大喇嘛寺之一,因大殿铺盖铜瓦面而闻名遐迩。大殿院落由山门、护法堂(门楼)、正殿、南北厢房组成四合院。正殿平面是长方形,初用土瓦覆盖,由圣露活佛辗转西南各地讲经、集资,于1936年改覆铜瓦,面积为46.4平方米。
    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院内,有两棵云南樱花,植于1771年,为云南樱花之最。
    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内的小吃一条街,街道两侧有数十家小餐馆,每家餐馆都有云南特有的米线,且种类繁多,因此这条街也叫“丽江米线街”。四方街是丽江古城中心,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方街是古城居民开展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到逢年过节,街北搭起戏台,各族群众歌舞表演时间为每天11:10-11:40 14:10-14:40 16:10-16:40三个时段。 
    古桥
    在丽江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科贡坊
    科贡坊位于四方街西侧,为一三层建筑。相传科贡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为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由原来的土司世袭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清嘉庆年间,家住科贡巷的杨兆兰和杨兆荣两兄弟双双中举,道光年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了举人,于是官府和民众损资在巷口建了楼高二层的科贡坊。1944年正月初三毁于火灾。三年后,科贡坊重修并升为三层。

    黑龙潭
    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公园内的古建筑包括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以及后来迁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
    玉泉龙神祠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和光绪十五年(1889年),玉泉两次被皇帝敕加“龙神”封号,使之成为中国名泉。五凤楼又名法云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原建于白沙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黑龙潭。
    市博物院位于黑龙潭北端,又名东巴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收藏有出土文物、历代书画、革命文物、东巴经书、宗教用品等珍贵文物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52件。馆内开设有文博馆、稀品馆、东巴文化和民族风情摄影等展馆。

    文昌宫及观景台
    文昌宫及观景台位于古城狮子山西侧。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丽江首任知府杨馝迁建,是丽江古城内的道教寺庙。
    据《丽江府志略》载:“文昌宫,在城西门内,知府杨馝迁建,知府靳治岐重修”。文昌宫是道教中专司文笔学问的“文昌帝君”的道观。历史上,每年二月初三由地方长官、乡绅、社会名流及读书学子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地方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财源广进、风调雨顺。

    王丕震纪念馆
    王丕震纪念馆位于新华街翠文段71号,于2013年为纪念纳西族文坛奇才王丕震所建。

    天地院
    天地院位于丽江古城新华街黄山下段12号,科贡坊内第二道北叉的巷子内。

    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
    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位于光义街现文巷28号,是一个以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为主题,集展览、销售、体验和学习为一体的民间综合性艺术馆。 

    雪山书院
    雪山书院位于五一街王家庄巷公房37号,是清末纳西族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雪山书院于2012年起创办丽江讲坛,于每周六下午开讲。

    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
    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位于五一街王家庄巷基督教堂旁,是古城内集中展示、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窗口。馆内分为东巴陶艺、东巴造纸、纳西皮艺、纳西铜器、纳西刺绣、纳西木雕等展示区域。
    王家庄基督教堂遗址
    王家庄基督教堂遗址位于五一街王家庄巷75号,是丽江古城多元宗教文化交相辉映的见证。教堂由英国传教士安永静、杰西夫妇于1921年设计建造,结合了欧洲风格与丽江纳西民居建筑风格,是古城内一栋独具特色的建筑。教堂为土木结构建筑,高15米,顶部盖瓦,呈东西向长方形布局,四个角落分别立有四个砖柱,也是丽江最早的砖柱建筑物。
    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后建筑物受损严重, 2014年10月正式启动了原址原貌修复建设工程,至2016年3月修缮完成建设开馆。

    恒裕公民居博物馆
    恒裕公民居博物馆位于五一街文生巷7号,始建于1875年,博物馆是完整展示丽江传统民居“四合五天井”建筑形式的重点保护民居。

    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
    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位于古城南门光义街白龙广场。建于2015年,是以丽江古城历史发展脉络和遗产保护为主线,利用科技手段展现丽江古城最具特色历史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的展示馆。
    展示馆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志》为蓝本,通过陈列、图文、声、光、电、多媒体演示和数字表现等形式,采用中、英双语,全面展示了丽江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遗产保护、自然环保等内容。

    白马龙潭寺
    白马龙潭寺位于光义街光碧巷50号, 1949年前为白马龙潭村庙,1995年10月20日经丽江县政府批准为汉传佛教寺院。
    寺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丽江知府樊好仁主持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八年(1882年)村民集资重建。寺前为白马龙潭。
    /
    顾彼得旧居
    顾彼得旧居位于狮子山西路义正办事处金甲村38号,为俄国作家顾彼得在丽江古城期间租住工作生活的民居。顾彼得旧居于2016年原址修复。
    /
    净莲寺
    净莲寺位于狮子山北麓,新华街双石段128号,又名嵌雪楼,清道光年间著名诗僧妙明法师建造,是古城内佛教寺庙之一。
    /
    普贤寺
    普贤寺位于七一街崇仁巷76号,是古城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佛教寺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寺内供奉普贤菩萨。
    文革时期,普贤寺曾遭到破坏,1987年由附近居民集资得以重建,每逢初一、十五及重大节日都有信佛居民和游客前来烧香拜佛。在1996年“2·3”大地震中,普贤寺是丽江古城内两个没有受到破坏的古建筑之一。
    普贤寺建筑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院落,大殿为平房、座西朝东、单檐九脊悬山顶抬梁式建筑,南北两面各有三间厢房,东边是两层重檐悬山顶门楼。大门左侧立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永远遵守”石碑。
    /
    周霖艺术纪念馆
    周霖艺术纪念馆位于丽江古城七一街,于2017年4月起开始建设,场馆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总投资600余万元。
    纪念馆内陈列展示了80余幅周霖不同时期的画作,向参观者展示了周霖历经磨难、奋发图强、敢为人先,最终攀登上个人艺术高峰的不凡人生;也展示了周霖作为一代大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丽江古城,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纳西族等各民族精华。
    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有着曲、幽、窄、达的风格。丽江古城的格局是自发性的形成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形式。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