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总站 [切换]
    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 热点资讯 > 热点资讯 >  九寨沟: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

    时间:2024-01-15 01:00:58  编辑:去哪游  来源:  浏览:459次   【】【】【网站投稿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6′14″—104°5′3″、北纬32°54′13″—33°19′57″。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 总面积65074.7公顷。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树正沟、则查洼沟、日则沟、扎如沟四个景点,其中又分为多个大大小小的景点,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化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其水景规模巨,景型多,数量众,形态美,表局精和环境佳。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藤本植物有38种,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九寨沟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发现与考察
    千百年来,九寨沟隐藏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人类的活动显得微不足道。该区藏民几乎与世隔绝,过着自给自足的农牧生活。由于山高路远,九寨沟一向鲜为人知。
    1975年,国家农林渔业部的一个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得出了“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风景区”的结论。同年,林学家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他身临其境,感慨万千:“我曾到过欧美数国,也未见到有这样奇美的自然景色,必须很好保护起来”,他立即告知省林业厅并上书四川省政府。省林业厅立即行文南坪县林业局:“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沟两百米以外才能砍伐”。这是林业部门保护九寨沟的最早措施。


    调查与保护
    1977年,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写出了《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建议将南坪县白河自然保护区扩建至九寨沟区域内。
    197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提出了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引起了四川省委的高度重视。同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同年12月1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56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南坪县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同年,国务院国发(1978)34号文件规定将九寨沟划为自然风景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620平方千米。
    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同年,根据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成立四川省南坪县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

    扬名海内外
    1992年12月14日,九寨沟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6届会议批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具有世界意义和突出价值而需要全世界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自然遗产地。
    1995年9月14日,九寨沟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推荐名录。
    1997年10月29日,九寨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全球性科学计划的内容之一。
    1998年5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科院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颁发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证书。同年11月7日,成立了以州、县领导为主的九寨沟管理委员会。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千米处比芒村。

    2021年9月28日,四川省在阿坝州九寨沟县举行2021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在九寨沟沟口游客服务中心室外广场专门举办了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仪式。


    景区资源:

    地貌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区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千米。峰顶和两侧山峰基本终年积雪。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化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 
    气候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高原湿润气候。九寨沟春天气温较低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4月天气前有冻土及残雪;九寨夏天气温回升较快且稳定。平均气温在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气温多在7—18℃,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后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左右。中心地带的诺日朗,年均温7.3℃。九寨沟降雨少(年降雨量不足600毫米)而集中,7—8月是典型的雨季。
    水文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108个高山湖泊,它们大部分成群分布,面积大小不同,小的半亩,大的千亩以上。九寨沟有许多天池,其中最大的长达7千米,天池的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九寨沟大型瀑布有17处,为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保护区内最大的湖泊为长海子,它由此向南达7千米。
    植物资源
    综述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藤本植物有38种,名贵中药有冬虫夏草、雪莲、雪茶、川贝母、天麻等。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有高等植物2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40余种。 
    植被垂直分布
    1.
    海拔2000米以下为耐旱灌丛带,沟口地带主要组成为羊蹄甲、扁桃、香茅与蒿类等喜阳耐旱种类,局部地块有油松发布,还有两种粗榧科的针叶树,它们是篦子三尖杉和中国粗榧,是中国亚热带树种。
    2.
    海拔2000—2500米为松栎林,为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混生有珍珠梅、刺楸、柳和悬钩子等。
    3.
    海拔2500—28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带,主要树种为油松、华山松、紫果云杉、粗枝云杉、五角枫、桦、槭。
    4.
    2800—3500米为寒温带针叶林带,主要树种为岷江冷杉、粗枝云杉、鳞皮云杉、紫果云杉、红桦等,林下灌木以紫箭竹占优势。
    5.
    35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由于坡陡土瘠,植被发育不良。
    6.
    谷底、漫水滩上分布着以南坪青杨和柳类为主的水生灌丛,浅水湖区为芦苇类与挺水植物。
    7.
    海拔2800米以上,分布大片的箭竹。
    新物种
    2020年9月29日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20年7月和9月,省林科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苔藓专家叶文博士及其团队,前往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苔藓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两种珍稀濒危苔藓植物:耳坠苔和花斑烟杆藓。前者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种,其分布区极为狭窄,种群数量较稀少,采集和报道均很有限;后者作为中国特有种,原丝体特别发达,配子体极度退化,孢子体高度分化,其生物学特征极为罕见和特殊。
    动物资源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拥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一级有大熊猫、金丝猴、豹、白唇鹿、扭角羚、绿尾虹雉;二级有猕猴、小熊猫、林麝、斑羚、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斑尾榛鸡、雉鹑、金雕等。

    景区简介:

    树正沟
    树正群海
    树正群海海拔2187—2280米。其地形是在河谷迭加泥石流堆积物基础上,再经钙化沉积,形成大小19个湖泊,顺着沟谷层层迭迭。该处森林、湖泊、小瀑布相错相连,呈现“树在水中生,水在林间流,人在画中游”的奇特景观。
    树正瀑布
    树正瀑布海拔2295米,高11米,宽62米。瀑布呈向前凸起的圆弧状,水流多级跌落。由首尾相接的众多飞瀑组成,堤埂上的灌木,长年经受流水的冲击,形成特殊的植物群落和世间罕见的自然奇观。 
    树正寨
    树正寨是坐落在树正沟内的藏羌村落,村寨后有一座海拔4200米的达戈男神山,面对树正群海。寨内建有九宝莲花菩提塔,它们代表九个藏族村寨团结、祥和、幸福。该处曾建设民族文化村,可以观赏九寨沟藏式的建筑风格、彩绘及藏民的服饰,体验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藏民的衣、食、住、行。
    火花海
    火花海海拔2211米、长294米、宽232米、深16米、库容45万立方米,因阳光斜射湖面波光粼粼,似火花闪烁而得名。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使火花海出水口堤坝崩塌,形成长40米、宽12米、深15米的决口,湖泊景观消失,发育裂缝100余条,裂缝最长50米、宽1米、深6.9米。经反复论证,科研人员以震损钙化、落石、糯米灰浆等生态材料,修复了坝体、裂缝,防治了次生灾害,恢复了湖泊景观。
    芦苇海
    芦苇海海拔2192米,高约15米、宽约10米,位于芦苇海东侧对面石灰岩崖壁上,因岩石自然风化痕迹和植物装饰作用,形成一幅端庄秀丽的少女脸庞,传说是九寨沟的沃洛瑟嫫女神。
    盆景滩
    盆景滩海拔2190米,长218米、宽98米,水深0.8米,是进入九寨沟的第一个滩流景观。浅滩上,柳、柏、杨、松,杜鹃等植物丛生,缀以花草、石块,树干四周因钙化堆积形成略高于水面的天然盆堤,宛若一组组盆景。 
    卧龙海
    卧龙海海拔2220米,长约253米、宽2255米、水深24米,水底有条乳黄色的钙化堤埂,外形像沉卧在水中的巨龙。湖面平静时,透过清澈的湖水,卧龙似沉睡在水底;微风吹过湖面泛起涟漪,龙身仿佛在蠕动。风稍强时,湖面波浪起伏,卧龙像被惊醒,摇头摆尾;风强时,湖面瞬间破碎,卧龙刹时腾空而去,无影无踪。 
    老虎海
    老虎海海拔2298米,长310米,宽194米,深23米。深秋季节,彩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斑驳陆离,犹如斑斓的虎纹。深秋季节,湖岸山上层林尽染,姹紫嫣红的林木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犹如老虎身上斑斓的虎纹。
    犀牛海
    犀牛海海拔2301米的地区,长2000米、宽225米、深17米,是九寨沟第二大湖泊。据说一位病重的得道高僧,骑着犀牛来到此处,喝了湖边的神泉后竟不治而愈,便将爱骑犀牛留在此处,因此而得名。春夏季节,湖水一片翠绿;秋高气爽,满山的秋色倒影于湖中,更胜实景。
    双龙海
    双龙海海拔2200米,长290米、宽247米、水深9米,透过晶莹的湖水,可见湖中有两条带状的生物钙化堤埂隐藏于水底,湖堤上部为钙化,下部为冰碛物,宛如两条蛟龙,似动似静。 
    则查洼沟
    名称
    介绍
    图片
    季节海
    上季节海是九寨沟内独特的海子,海拔2910米,长680米、宽200米、深3米,属冰川堰塞湖。湖水量会随季节变换,时盈时涸,因此而命名。一年中大部分时段干涸,仅雨季蓄水成湖,其余时段,湖水于涸、湖床上长满青草,郁郁葱葱。下季节海镶嵌于海拔2627米的山坳里,季节性湖泊,因崩塌、泥石流堆积物阻塞河谷形成。在10月秋季时,雨量充沛,湖水饱满,水色湛蓝。初夏季节,水位渐低,水色转为翠绿。
    五彩池
    五彩池位于海拔3010米地区,长约100米,宽60米,深6.6米。是九寨沟最小而艳丽的海子,人称“九寨之眼”。湖水来自地下水补给,冬季湖面也不结冰。在阳光、藻类、钙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湖水五彩斑斓。
    长海
    长海海拔3101米,总长约4350米,宽300米,深90米,库容4500万立方米。平面呈“S”型,属冰川堰塞湖、淡水湖,是九寨沟海拔最高、湖水最深,面积和库容最大的海子。无出水口,湖水除直接蒸发外,通过地下裂隙渗漏到五彩池、五花海等下游景点,成为核心景区的调节水库。夏秋雨季不溢堤,冬春旱季干涸,因此当地人称之为装不满,漏不干的“宝葫芦”。
    日则沟
    名称
    介绍
    图片
    珍珠滩瀑布
    珍珠滩瀑布海拔2433米,均高21米,瀑宽270米。由第四纪冰川遗存的冰碛台地,再经钙化作用,使瀑布的坡坎更加高耸坚固,瀑面后凹呈新月型。瀑布跌落谷底,发出震耳欲聋的水声。此处的负氧离子含量极为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
    珍珠滩
    珍珠滩海拔2450米,滩面宽112.3米、长189米,平均坡度20度,相对高差15米,是九寨沟最宽阔的滩面,为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大型钙化堆积台地。阳光下,湍流在凹凸不平的滩面上宣泄而下,溅起无数水珠,宛如粒粒洁白的珍珠,晶莹夺目,故得此名。
    诺日朗瀑布
    诺日朗瀑布海拔2343米,高24.5米、宽320米,是中国最宽的高山钙化瀑布。滔滔流水自诺日朗群海而来,从瀑顶树丛中倾泻而下,像数条洁白的哈达,水势浩大,声震山谷。寒冬时节,瀑布成了一幅巨大的冰幔,无数的冰柱悬挂在陡崖之上,成为罕见的冰晶世界,造型各异的冰雕迎光透着幽幽的蓝色魅惑,是九寨沟六绝之一“蓝冰”。
    诺日朗群海
    诺日朗群海由大小20个钙化湖泊组成,发育钙化溶蚀现象。分布海拔2353米—2365米,总面积约0.03628平方千米。其成因类似边石坝、彩池。诺日朗群海总体上紧密相间分布,连绵四百余米,其大小、形状、深度有所差异;最大的海子长185米,宽45米;最小的海子长仅20米,宽15米;海子水深多在7—20米之间,最深可达23米。
    熊猫海瀑布
    熊猫海瀑布海拔2574米。高65米、宽75米。又名高瀑布。瀑布呈三级跌水,是九寨沟落差最大的瀑布。丰水期上游来水大于渗漏量,湖泊水量充盈,翻堤形成瀑布;枯水季节,瀑布断流,瀑布下形成天然冰雕。 
    熊猫海
    熊猫海海拔2574米。总长670米、宽109—237米、均深15.6米,面积10.8平方米,有水容积180万立方米。为冰川堰塞湖,因熊猫在此活动而得名。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变幅5—7米。丰水期,水满溢出形成高瀑布;枯水期,湖岸露出大片金黄色的钙化沙滩。湖水中群聚嬉戏的嘉陵裸裂尻鱼为一大奇观。
    五花海
    五花海海拔2462米,长450米、宽313米、深9米,属滑坡、泥石流阻塞原冰川沟谷形成的堰塞湖。五花海是九寨沟色彩最丰富的海子,湖底的钙化、藻类、水草、枯树在对光的不同反射和折射下,加上蓝天、白云、绿草、翠林在湖中的投影,构成了鹅黄、翠绿、墨绿、天蓝、深蓝、藏青等色调交织混染的湖水,似无数块宝石镶嵌成的巨形佩饰。俯瞰其全貌,俨然孔雀开屏。
    孔雀河道
    孔雀河道是从五花海出水口深谷里的一条河道。孔雀河道像是走在一副最浓烈的色彩创造出来的油画里,又犹如孔雀羽一样,将尘世间最美丽的蓝和绿都融合在一起。
    箭竹海
    箭竹海海拔2629米。长1184米、宽144—268米、深5—10米,面积15.1万平方米,有水容积93万立方米。地下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水位年变化小,冬季不结冰。湖畔箭竹吐翠,风平浪静时,湖水倒影迷人。
    天鹅海
    天鹅海海拔2905米。为沼泽化湖泊,长720米、宽50—100米、深2—6米,面积4.3万平方米,有水容积20万立方米。常有天鹅在此短暂停留。它与芳草海的下游相连,浅滩上绿草如茵,一道清流在绿茵中蜿蜒流过,滋着这一方水草。
    芳草海
    芳草海海拔2910米。沼泽化湖泊,长540米、宽4—20米、深2—4米,面积5万平方米,有水容积1万立方米。主要接受上游溪水和降水补给,湖底有钙化漏斗分布。四时观景,各具情趣,春季绿草如茵,夏日繁花似锦,深秋一抹金黄,冬日洁白晶莹。
    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海拔2930米。植被以各种冷杉、云杉为主,树龄几百上千年,林下灌木有忍冬、杜鹃、箭竹、花楸等,苔藓深达数十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3000个/平方厘米。在森林蓬松的绿地上长满了地衣,地衣是天然的环境检测员,只要空气中有一点点的有害物质,地衣就无法生存,地衣的出现,说明了九寨沟的空气质量非常纯净。
    镜海
    镜海海拔2367米,长1155米、宽241米、深31米,是九寨沟第三大湖泊,因水面平静如镜而得名。

    扎如沟
    扎依扎嘎神山
    扎依扎嘎神山海拔4528米,矗立在扎如马道的尽头,是当地居民的圣地。据说这座神山是万山之主。农历每月十五日的转山朝拜以及三月十五日麻芝节,都在这里举行。信徒们成群结队,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沿着逆时针的方向绕神山转动,祈求神佛赐福。 
    黑海
    黑湖(黑海)藏名措拉,面积约5亩,深8米,这是相当深、相当典型的一个冰斗湖遗迹。据资料所述,早年当地藏民天旱求雨会到这个湖,湖上常年飘有低云,在下面大声呼喊,上面的云就会落下雨滴。夏天的黑湖附近是一片草场,冬日雪景又是另外一番景观。
    宝镜岩
    宝镜岩因地壳表层的差异运动及地震后滑坡影响,岩体断裂抬升而成,最大高差500米。岩面大而平整,可观察出丰富地人和物的形象,因而似宝镜。
    扎如寺
    扎如寺海拔2026米,藏语称为“然悟贡巴”,始建于明朝末年,历经2次的翻修,是九寨沟景区内唯一的宗教寺庙,也是苯教信仰者的圣地。扎如寺苍山环绕,面临宝镜崖,金顶红檐,五色经幡祈祷于风中,展现出浓厚苯教文化氛围。这里每年会举行四次大型宗教活动,其中以农历四月十五日举办的“嘛智节”最为盛大。


    人文历史
    地名由来
    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和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宗教
    九寨沟的藏族同胞信仰苯教。公元前二世纪,西藏的苯教传到了九寨沟所在的阿坝地区,与当时原始的巫教结合。 公元6世纪,苯教在这一地区大为盛行;7世纪,藏传佛教传入,与苯教发生冲突,因为苯教在这一地区的信众众多,基础坚实,才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发展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九寨沟的宗教民俗至今都还保持着浓郁而古朴的藏族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等。
    神话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山神达戈和女山神沃诺色嫫热烈相恋,他们爱上了九寨沟山高林密,鸟兽和谐,决定留在这里。不料被潜入这里的恶魔蛇魔扎发现,蛇魔扎惊慕色嫫的美色,又反对达戈进沟,就发动了赶走达戈、抢劫色嫫的战争,恶战中色嫫险些被恶魔抢走,色嫫在慌乱中把达戈送给她的定情之物——风云宝镜掉落下地,摔成了一百多个碎片,变成了散布沟内的一百多个海子(藏胞将高山湖泊叫做海子)。达戈虽然英勇,蛇魔扎也是不弱,双方从沟内打到沟口,仍不能杀死恶魔,这时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一座屏风似的山崖挡住恶魔退路,又以一声霹窝将恶魔埋进山崖,只露出一张丑恶的脸,山崖就是宝镜岩,原来就叫魔鬼岩,崖面上的鬼脸依稀可见。从此,九寨沟恢复了宁静和祥和,更因为一百多个宝镜碎片变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而美丽无比。山神达戈和色嫫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了神奇九寨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