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总站 [切换]
    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 热点资讯 > 热点资讯 >  绩溪龙川景区:千年古村落,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

    绩溪龙川景区:千年古村落,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

    时间:2023-11-17 00:52:18  编辑:去哪游  来源:  浏览:399次   【】【】【网站投稿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是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皖南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龙川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东11公里,由原坑口、浒里、横川3个村合并而成。该村是一个“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村。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奕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3月,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龙川位于四面环山的一个小盆地里,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四周环山,最高峰龙须山海拔1048米。村落地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紧依登源河,南有龙川东流,西偎凤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绩溪龙川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春秋两季湿润温和,夏季平均气温超22℃,雨热同期;冬季平均气温小于10℃。四季分明,最佳出游时间为春秋两季。


    景点简介:

    奕世尚书坊
    奕世尚书坊,位于绩溪县大坑口村。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高10米,宽9米。系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牌坊的整体结构采用侧脚做法,向内收敛,四大柱子抹去棱角;立柱的南北两向各有抱鼓石护靠;坊顶为歇山式,用茶园石石板砍凿而成,由斗拱支撑并挑檐。各正脊两端,鳌鱼对峙,明间正脊中部置火焰珠,八大戗角翘然腾飞。主楼正中装置竖式“恩荣”匾,其四周盘以浮雕双龙戏珠纹。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为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
    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绩溪县瀛洲镇坑口(龙川)村。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7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729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
    胡宗宪少保府
    胡宗宪少保府以抗倭纪念馆的新形式向游人展示他的生平事迹,它共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为胡宗宪生平;第二展厅为倭寇肆虐,临危受命;第三展厅为智勇双全,建功东南;第四展厅为剑埋冤狱,魂绕白云。展厅以创新形式和氛围的营造突出了图片和多媒体作用;应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技术突出表现了胡宗宪抗倭平定海疆的英雄业绩。胡宗宪少保府将于2010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
    乡贤祠
    乡贤,指一地德行高尚的人。明清时,凡品学、政绩为地方所推崇者,殁后由地方官吏报请立牌入县乡贤祠,春秋予以祭祀。据《嘉庆绩溪县志》(1810年刊本)记载,绩溪县乡贤祠共祭祀15位乡贤,其中龙川有3位。龙川旧有“思敬堂”,为族人思祖敬宗的圣地,并将龙川历代德高望重、有惠于乡里的族人名讳汇录于此,又据其中八人生平事迹绘图八,作为龙川乡土教育基地。
    宣纸作坊
    龙川“龙须十景”之中有一景名“龙草澄心”。所谓“龙草澄心”,龙草就是指龙须草,龙须山到处都是龙须草,此草状如龙须,细长柔韧,极富弹性,拉扯不断。短则盈尺,长者一米还多,是造纸的极好原料,龙须山因为盛产龙须草而得名,它是制造澄心堂纸的主要原料。“澄心”则为存放龙须纸的澄心堂。龙川景区成功挖掘和展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澄心堂古造纸工艺现场,将“龙草澄心”作为一项访古旅游项目,澄心堂纸体验坊于2011年五一节面向游人开放。
    龙川水街
    龙川水街,位于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保存完好,是绩溪县重点开发的旅游东线中的重要旅游区。水街及沿街两边建有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具有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文化价值。
    龙川水街长约500米,水街之水源于石金山麓,南流经岭里至岭外,折向东流,在龙川村凤山下入村,穿村汇入登源河,河床比降为500:1,所以枯水期流水潺潺,汛期河水奔腾,荡涤村中的一切污泥浊水。河岸由青石和花岗岩石砌成。河岸陡直,沿河岸设有石踏步下河,以利居民浆洗取水,更有一处下河处,形同小码头,用青石和花岗岩砌成,为清代早期所建。
    灵山庵
    整个庵堂分为三间二进,抬头可看见上方悬挂一匾额“了悟大乘”,即“感悟大乘佛教”。
    主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后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即如来佛祖。

    龙川村是一个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原是一片长满黄荆条的荒河滩,因盛产黄金(荆)蜜而被称为荆林里。公元318年, 胡焱以散骑常侍衔领兵镇守 歙州。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胡焱游华阳镇至此,见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赴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龙川胡氏宗谱》)。胡焱也就成了龙川胡氏始祖。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龙川属之。历代, 徽州府暨绩溪县隶属关系常有变迁,龙川均属之。明代是龙川村发展的鼎盛时期,村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十分重视 科举,成为著名的“进士村”,先后曾有十多人中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 胡富,以及六十年后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 胡宗宪。明代鼎盛时期村落建筑已经基本覆盖了龙川“船形村”的全部范围。清代以来,龙川逐渐衰落,村民仕途也不再像明朝那样显赫,人口慢慢减少,很多建筑逐渐坍塌,村落建筑覆盖范围也渐渐由整个船形村缩减为龙川河北部为主的聚落。进入新世纪,绩溪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政府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文件和规定,围绕龙川水街对龙川村制定了“保护规划”,将水街和古村历史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结合起来,以适应建设小康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龙川,山水秀美,地灵人杰。东耸龙须山,西峙石笏山,天马山南旋,登源河北来,龙川溪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形成村落水口;村如船形,有如龙舟出海,堪称风水宝地。景区内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巷幽幽,粉墙黛瓦,马头昂昂,一派徽州古村落意蕴。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和徽商胡炳衡宅,更是徽派三雕精品中的精品。胡氏宗祠享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古祠”,其内保存的木雕“四和图”(和谐、和顺、和美、和鸣)成为和谐社会的象征;奕世尚书坊是盛明时期的石牌坊,成为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徽商胡炳衡宅(未开放)则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徽州古民居旧貌,忠实记录了一代茶商的历史。抗倭纪念馆(即少保府)真实记载了明代抗倭统帅胡宗宪最早把钓鱼岛标注在中国海防图上的抗倭功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的“澄心堂纸”即“龙须纸”制作技艺再现的“龙川澄心堂纸坊”,已是海内绝版。乡贤祠集中反映了“进士村”龙川自晋代以后的杰出人文。位于徽商胡炳衡宅旁边的徽商纪念馆,则浓缩了绩溪县的徽商历史,尤其是龙川胡氏徽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