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总站 [切换]
    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 热点资讯 > 热点资讯 >  九华山风景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5A级景区

    九华山风景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5A级景区

    时间:2023-11-16 00:30:21  编辑:去哪游  来源:  浏览:459次   【】【】【网站投稿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由11大景区组成。九华山风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其山峰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体位于皖南断块隆起的中心部位,主体由花岗岩构成,受构造、岩性等影响,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泉流交织其中的独特地貌景观。由于其隆起幅度自核心部位向周围逐渐减小,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千姿百态、高低参差的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等组成。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



    九华山历史:

    古代
    唐武宗李炎在位的会昌年间(841—846),推行道教,排斥佛教,此时九华佛教处于衰微阶段;
    两宋时期,九华佛教略有发展。除先后修复唐代建造的佛寺庵院外,新建了净居寺、圣泉寺等六所,使九华山的寺庙增至二十五座; 
    元朝短促的九十年间,由于世祖奇渥温·必烈信仰佛教中的喇嘛教,拜西藏发巴思为帝师,所以九华山佛教无甚发展;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赐金修建化城寺,宣德二年(1427)、万历十一年(1583)、三十一年(1603)又屡次赐金修葺主刹化城寺和肉身宝殿。明代建造的寺庙有:天台寺、招隐庵、德云庵、真如庵、华云庵、长生庵、龙庵、摘星庵(即百岁宫)等三十余所;
    清康熙帝、乾隆帝屡次巡游江南,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钦赐“御笔”匾额。此后,九华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寺庙林立,僧伽云集; 
    近代
    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九华,许多佛寺禅院毁于战火。战后,清廷当局出于政治需要,扶持佛寺恢复;
    光绪年间给甘露寺、百岁宫等寺三次赐予“龙藏”(《藏经》)各一部;
    辛亥革命后,各寺院互有兴衰,仍保持着佛教名山局面;至抗日前夕,原有佛寺一百七十处(小庙在外),除已废圮的五十三处外,尚有一百一十七处;
    抗日战争爆发,许多古刹被纵火焚烧,法华寺、九莲庵、佛陀里、东崖禅寺等处佛寺、殿宇都化为灰烬,各寺院损失惨重;
    现代
    解放后,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寺院、名胜古迹得到保护,佛寺珍藏的历史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二十一世纪,九华山对外开放,国内外至九华游览风景名胜的游客和朝山拜佛的佛教信徒络绎不绝。名胜古迹,得到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寺庙建筑,大小七十八座,主要殿宇已修葺一新,全山佛寺所供奉的各种雕制佛像约一千五百余尊。
    1990年9月19日,九华山佛学院创立并举行首届学僧开学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出席并讲话;
    1991年9月1日,太白书堂重建工程竣工,历时近4年;
    1992年7月7日,龙溪至九华街高位引水工程破土动工,历时两年,日供水2000吨; 
    1992年12月17日,本山500门数字程控电话开通,同年,九华山风景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成;
    1993年6月16日,九华山管理处监察局成立,9月15日,肉身宝殿维修工程竣工;
    1994年3月30日,双溪寺至九子岩蹬道建成,当天举行通行典礼;6月9日,百岁宫500罗汉堂举行奠基典礼;6月17日,219省道与318国道交汇处的五溪“九华山”门坊,举行奠基仪式;6月至7月,九华山有线电视网建成使用;
    1994年8月28日,全长19公里,总投资200万元的219省道二圣至闵园旅游公路路面改造工程竣工,公路等级由四级砂石路提高到三级柏油路;12月28日,本山对外文化艺术中心成立;
    1995年,九华山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万人次,达10019人次;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亿元,达1.094亿元;九华山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
    1996年7月9日,九黄公路(九华山—黄山)九南段(九华山—南阳湾)动工兴修。

    景区简介:

    真身宝殿
    真身宝殿,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九华山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
    十王峰
    十王峰位于九华山天台峰南侧,两峰有一山脊相连,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第一高峰。十王峰山水雄奇灵秀,群峰争峙,山中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峰顶东西两侧,危崖层叠,西南有“钵盂峰”,海拔1143米,极似僧人钵盂;西北有“罗汉峰”,海拔1280米;“宴仙台”位于十王峰西。
    大悲宝殿
    大悲宝殿是旃檀林于1988年重建山门后扩建的新殿。此殿由旃檀林主持慧深和尚发宏愿而建,整个工程设计仿古典雅,雄伟壮丽,主楼高达六丈三尺,殿堂正中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整个工程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佛教协会设在此寺,是大型佛事活动的场所之一。
    甘露寺
    甘露寺是九华山寺庙之一,位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甘露寺外景寺院主要的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祖师殿、玉佛楼、禅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内还设有“九华山佛学院”。寺的正门造得独出心裁,进门后即见后墙,不与院落相通,到大殿须从两旁山墙小门进去。整座寺庙依山布局,共有五层,殿宇完整,楼阁整齐。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当年歇息之处。1983年,甘露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百岁宫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殿,百岁宫的建筑依山势而建,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和寮房等,大殿内供有无瑕肉身像。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九华山所藏珍品文物:

    铜铸独角兽
    铜铸独角兽“谛听”,是九华山珍贵文物之一。传说金乔觉当年是骑着这种独角兽渡海由新罗国来九华山的。这件铜器重250公斤,是十七世纪明朝皇帝赐予的。
    历代帝王赐给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金、玉印,每颗金印上都刻有“地藏利生金印”六字。
    1705年,清朝康熙皇帝赐予九华山的御书“九华圣境”。这位皇帝对江南的佛教十分重视。
    1766年,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赐给九华山御书“芬陀普教”。
    明《藏经》
    明《藏经》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颁经为明正统五年刻本,共6771卷,用不同花纹和颜色的织锦装裱。是明神宗之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所赐。其颁经谕文已于清嘉庆二年不慎毁于火;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神宗颁赐“万历戊戌年七月奉旨印造”本,经卷规格与正统版相仿。颁经谕文(圣旨)保存完好。经书现藏化城寺藏经楼。
    贝叶经
    古印度佛教徒用贝多罗树叶制成,厚如铜钱,以刀在叶面刻写经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血经
    明代高僧海玉,字无瑕,在百岁宫苦修,一共耗去28年时间以舌血调研银珠濡笔恭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有《血经》和《明代血经》之称。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明思宗朱由检派员朝圣并敕封无瑕和尚肉身为“应身菩萨”,装金供奉。这部《血经》遂即被僧众护如至宝,倍加珍藏。1988年2月1日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一级藏品。

    九华山风景区对全山范围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博单位等文物建筑进行全面整治,并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全力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佛教文化遗产,化城寺现为九华山文物展览馆。经过各部门不懈的努力,许多独一无二的珍宝得以保存和展出,使广大民众有机会欣赏到充满历史韵味的藏品。九华山文物馆现收藏和展出各种经卷、佛具、圣旨、玉玺和书画共一千余件。其中有不少属于稀世珍品。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历代佛像1万余尊,各类传世文物2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