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总站 [切换]
    鸿瑞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 热点资讯 > 热点资讯 >  刘伯温故里景区:天下第六福地,中华第一高瀑,5A级景区

    刘伯温故里景区:天下第六福地,中华第一高瀑,5A级景区

    时间:2023-11-15 00:34:43  编辑:去哪游  来源:  浏览:436次   【】【】【网站投稿

    刘伯温故里位于文成县,整个景区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景区内的主要景观分为两个核心区域,由刘基庙和百丈漈组成,景区不但生态景观极好,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16年,文成县启动刘伯温故里5A级景区创建,2017年2月,顺利通过国家景观质量专家评审,成为温州市近十年来唯一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录的景区。景区由刘基庙和百丈漈两大核心景区构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是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集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2020年12月16日,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12月29日,文成刘伯温故里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简介:

    天下第六福地——

    刘基庙,浙南现存最具研究价值的明代木构建筑群,敕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是纪念明朝开国元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刘基(字伯温)的祠庙,建筑轩敞古拙,气势恢宏庄重。庙内悬挂章太炎、蔡元培、沙孟海等古今名家匾额楹联,妙笔追思,丹青怀远,草行楷隶,诸体俱有,为国内名人纪念建筑所罕见。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封诚意伯,赠太师,谥文成。出生于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功俦姜尚,行似伊尹,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谓,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郁离子》《覆瓿集》等雄文诗卷,与之相关的“刘伯温传说”“太公祭”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基庙,即钦建诚意伯庙,位于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华盖山南麓,是刘伯温故里两大核心景区之一。明天顺二年(1458年)敕建,占地面积约3024平方米,为七开间回廊合院式木构建筑,主体依次为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四进。正厅系穿斗式梁架结构,重檐歇山顶,厅高10余米;中堂塑有刘基及长子刘琏、次子刘璟坐像。头门外设“王佐”“帝师”双木牌坊,庙内悬刘权之、章太炎、蔡元培、林森等历代名流缅怀先贤勋业楹联匾额。环境清幽,规制恢宏,风格古朴,庄严肃穆。庙周文物古迹众多,有元建徐忠勇祠,及明清建古民居群等。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第一高瀑——
    百丈漈,汇集“天下第六福地”南田诸水而成飞流,自海拔600余米高山绝壁倾泻而下,突奔于深壑巨涧之中,形成阶梯型“三折”瀑布群,总落差353米,单体落差207米,为华夏之最。水似飞珠溅玉,飘纱凝虹;声如怒雷惊涛,撼山震地,蔚为壮观。2013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中国单体落差最高的瀑布”,同时入选“中国十大名瀑”。


    山以峰胜,涧以漈名。浙江文成百瀑垂挂,尤以百丈漈冠绝神州。它是刘伯温故里两大核心景区之一,也是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漈雄、二漈奇、三漈幽”的阶梯型特色瀑布群而闻名于世。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观瀑诗云:“悬崖峭壁使人惊,百斛长空抛水晶;六月不辞飞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鸣。”2013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中国单体落差最高的瀑布”,并入选“中国十大名瀑”。
    百丈漈为“V”形深壑巨涧,涧长1200米,总落差达353米,从而形成“三折”瀑布。一漈百丈高,瀑布悬于高山绝壁,犹如长空白练倾泻而下,落入百丈深壑,飞珠溅玉,怒瀑惊雷,水雾齐天,气吞山河,成旷世奇观。二漈百丈深,崖间千年古道隐于瀑内,自成水帘洞天,穿行其间,烟虹变幻,宛若仙境。三漈百丈宽,石滩广阔,碧水轻柔,犹如纱练,横穿秀谷之间,谷中草木葱郁,奇石林立,鸟鸣山幽,独具魅力。沿漈而行,还可观赏吕洞宾道庐遗址、陶真人炼丹台、刘伯温观瀑台、罗隐观瀑崖等诸多人文景观。

    景区历史: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瓯越地。
    秦统一六国后
    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国,设郡县,属闽中郡。
    前192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属东瓯国。
    前85
    西汉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回浦乡建立回浦县,为回浦县辖地,属会稽郡。
    87
    东汉章和元年(8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
    138
    东汉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为永宁县辖地。
    203
    东汉建安八年(203),析章安县南乡建立松阳县,青田地为其所辖。仍属会稽郡。
    239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置罗阳县,瑞安、泰顺地为其所辖。
    257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罗阳县、松阳县归属临海郡。
    268
    三国吴宝鼎三年(268),改罗阳县为安阳县。
    280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323
    东晋太宁元年(323),从临海郡析置永嘉郡。松阳、安固2县均属永嘉郡。
    589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改永嘉郡为处州,分松阳县东乡建立括苍青,青田为括苍县辖地。
    括苍、安固同属处州。
    592
    隋开皇十二后(592),处州改称括州。
    607
    隋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
    621
    唐武德四年(621),永嘉郡复改称括州。
    675
    唐上元二年(675),析括州置温州。安固县为温州属地。
    711
    唐景云二年(711),从括苍县析置青田县,属括州。
    742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括州改称缙云郡,温州改为永嘉郡。青田县属缙云郡,安固县属永嘉郡。
    758
    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缙云郡复称括州,永嘉郡复称温州。
    779
    唐大历十四年(779),又改括州为处州,青田县属处州。
    902
    唐天复二年(902),改安固县为瑞安县。
    1265
    宋咸淳元年(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瑞安县为其一部分。
    1276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浙江行省温州路。瑞安县为温州路一部分。
    1295
    元元贞元年(1295),瑞安县升为瑞安州,仍隶属温州路。
    元代
    元代,青田县隶属江浙行中书省处州路。
    1368
    明洪武元年(1368),改温州路为温州府。
    1370
    明洪武三年(1370),瑞安州复改为瑞安县。
    1452
    明景泰三年(1452),析瑞安、平阳地置泰顺县。
    明代
    明代,青田县隶属处州府。
    1667
    清康熙六年(1667),浙江省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
    青田县隶属温处道处州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处道温州府。
    1911
    清宣统三年(1911),浙江成立军政府,青田县属处州军政分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州军政分府。
    1914
    民国3年(1914),温州、处州合并,称瓯海道。
    1927
    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县直隶浙江省。
    1932
    民国21年(1932),实行县政督察制,县隶属行政督察区。
    1946
    民国35年(1946)12月,行政院核准以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文成县。
    1948
    民国37年(1948)7月1日,文成县政府成立,隶属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
    1949年5月8日文成县解放,6月改名大南县。
    1949
    1949年8月,恢复文成县原名。
    1958
    1958年10月撤销文成县,和瑞安县合并。
    1961
    1961年9月,文成县又从瑞安县析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文成县先后隶属浙江省第五专区、浙江省温州专区、浙江省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浙江省温州地区。
    1981
    1981年9月,温州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文成县归属温州市领导。

    文成县名取自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文学家刘基(字伯温)的谥号。明朝开国元勋、大明军师刘伯温死后,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于公元一五一四年下了一道诰令,说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征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故“今特赠尔为太师,谥号文成。”经纬天地为文,安民立政为成,合言之,文成就是经天纬地、立政安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