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沈园:5A级景区,宋代园林,鲁迅故里
沈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绍兴鲁迅故里东侧,原为沈氏私家花园,为宋代园林,总占地57亩。沈园主要由古迹区、东苑和南苑(陆游纪念馆和连理园)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1963年3月13日,沈园被浙江省文化局核定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绍兴鲁迅故里共同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沈园历史:
南宋时期,沈园原为南宋时期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占地70余亩,又称“沈氏园”。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重游沈园赋诗一首,在诗题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沈园由此而载入典籍。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陆游再游沈园,作《春游》一绝。
1945年,绍兴解放之时,占地面积只有约4.6亩。
1962年,郭沫若游历沈园时,沈园仍是荒凉不堪。
1994年,沈园经过两次扩建,全园占地扩建到18.5亩。园内新建了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等仿宋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重修题词壁断垣,重镌陆游《钗头凤》词,使故园展现了原貌。
1993年,沈园扩建并增加南苑的陆游纪念馆。
2001年5月,沈园增添新景,主要有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等三大部分。
建筑格局:
结构
沈园的布局基本上是江南园林传统的自然式布局。在园林空间内部,根据园林气氛和功能内容的要求,又将全园分为三个“园中之园” ——南苑、东苑和北苑。北苑为古迹区,保存了较多的古代遗迹,为主体苑区;南苑为纪念区,二者仅一墙之隔;东苑以陆、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与南苑、和北苑之间为洋河弄,仅有一弄之隔。
在院落布局上,沈园内部三个“园中之园”各自的景观组合均以水为景观主体,采用规则的中轴对称布局外,沈园的三个院落是自然式园林院落布局。在自由式布局的基础之上,各个院落的景物呈向内“聚合”态势的布置,即所有建筑都朝向水面。景物的安排也从高度上来看有一个从外向内跌落的趋势,这是江南园林中以水体为中心的园林造园时常用的“内向性”布局特点。
沈园在布局时将全园分成了三个“园中之园”,在景观的空间序列组织上,高低错落、曲折参差、起转承合、主次分明地组织各个画面,使各个区域空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对景观处理力求“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对比效果。
特点
建筑
园中建筑的配置很好地利用了大面积水体的特点,基本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观景位置,如冷翠亭、孤鹤轩以及琴台等;观景的同时,将自身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点缀的作用 。
水体
水体作为沈园的景观主体,虽然总体面积较小,但在各苑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为了充分发挥水体景观的优势,在水面周围布置建筑、假山、游廊等,扩大了各苑水面的实际控制范围。沈园之中对水面的处理有两种,即分散用水和集中用水。北苑和东苑属分散用水,将水面用不同的构筑物小品划分成几个水面,是从人的亲水性出发,合理利用苑内空旷地带,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南苑则属集中用水,水面分散程度不大,保持了整体统一的效果,景物分布于四周,合理地利用了园林死角。
山体
沈园之中地面起伏较小,为了塑造山林静幽的意境,园中多处用了石景。东苑和南苑堆置了假山,不同的是东苑采用的是玲珑多孔的太湖石,象征了陆游与唐琬之爱的细腻多情;而南苑则是厚重硬直的黄色斧劈石,隐喻了陆游性格的直傲与不拘小节。
植物
沈园共有68种植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和水生植物各个类别。种植密度以东苑和北苑较大,主要用来对苑内空旷地带进行补充,弥补线路上建筑数量少而在立面和平面上形成的空隙;东苑还设置了一小块杉木林带,疏密相间 。
主要景点:
陆游纪念馆
陆游纪念馆位于沈园古迹区南侧;由陆游史迹陈列(安丰堂)、碑廊、务观堂和雕塑等组成。馆内展出大量手迹、照片、画幅、善本、托拓片、实物模型等,反映了陆游爱国忧民和作为一代文豪的辉煌成就。展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爱国壮志;第二部分:爱乡赤子;第三部分:爱情悲歌 。
六朝井亭
六朝井亭是唐、五代、宋、明、清的亭阁、砖井、池塘和假山等建筑遗址多处,是沈园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六朝井亭”亭内有古井一口,此井亭中间可以望到天空,亭顶中空,可以使井承天露,象征诗人覆水欲收的意愿;中空“承天光”,解决雨水活性和采光 。
双桂堂
双桂堂是一处仿宋建筑庭院,庭院建筑,屋宇两楹,古雅幽静。天井内植有两棵桂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故称“双桂堂”。
葫芦池
葫芦池在纪念馆西侧,因其形状两头大中间瘦、形似葫芦而得名,其中间池腰上,跨有一小石板桥,池南为一座平岗缓坡的土假山,山上点缀几许黄石。据传,这一带是原沈园旧址,池桥及山后的古井是当年沈园旧物。为了使这一景区在空间上更完整,小土山南端林木中又建了一座造型很古朴的茅亭,向池一面悬匾额“如故”,两边楹联联文绝佳:“笔老沈园艺苑争传钗头凤;心有华夏神州竟涌示儿诗" 。
孤鹤轩
孤鹤轩位于沈园中部,是新辟建园林部分的景观中心。北临大荷花池宋池,与东北边滨水小榭逼遥相对,西边紧靠六朝井,南边是遗物壁和明池。轩为单檐歇山顶两面带廊的敞厅,平面为倒“凸”字形,宽而临水。构架为仿宋式木构,下为青石栏板围起的挑空平台,造型秀丽曲雅。孤鹤轩亦称“孤鹤哀鸣”处,是陆放翁的自喻。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因南宋朝廷昏庸,壮志难以实现,发出孤鹤的哀鸣,以孤鹤自喻,隐喻诗人在人生中痛失伴侣,事业上报国无门、爱民有罪、屡遭贬职的坎坷一生。亭内有“亭池”遗址,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此发现唐亭阁和明代的假山、鱼池遗址。“孤鹤轩”匾额分为内外两块,内匾额由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谢稚柳题写,亭外由大康敬书 。
断云石
断云石在沈园入口处,陆游曾写过诗句“断云幽梦事茫茫”,“断云”谐音“断缘”,石头中间断开,但没有分离,隐喻了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
沈园轶事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陆游娶唐琬为妻,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双方都以为可以偕老百年。不料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婚后不到三年,他们就分手了。此后,陆游另娶了妻子王氏,并有了三个孩子,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11年后的春天,陆游到沈园游玩,偶然遇到唐琬与赵士程。唐琬将此事告诉了赵士程,并以黄酒殷勤相待。陆游深感其情,怅然久之,酒后挥毫在沈园墙上写下《钗头凤》。据说陆游走后,唐琬见到墙上的《钗头凤》词,也和了一首,可惜全词没能流传下来。后人不忍让唐琬的才情埋没,依断句补拟了一首《钗头凤》 。
-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石壁峭立狭如壶口——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图]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长安城“三大内”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图]
- 骑车漫步,俯瞰十三朝古都——西安市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图]
- 山峦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图]
- 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玄奘修建,盛唐风貌,文化体验[图]
- 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罕见最完整的嶂谷地质构造,5A级景区[图]
- 法门寺:5A级景区,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佛教圣地[图]
- 五岳之西岳——华山,五岳之西岳,奇险天下第一山[图]
- 黄帝陵:《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图]
- 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遗址上,和丽山园合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图]